电话:400-650-6396  1565265886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签单案例 > 化工园区/交通枢纽:监控易零碳方案解锁运维场景实践

化工园区/交通枢纽:监控易零碳方案解锁运维场景实践

  作者:监控易        来源:美信时代 发布时间:2025-08-07

 化工园区/交通枢纽:监控易零碳方案解锁运维场景实践

 

零碳园区并非那种“一刀切”式的标准化产物,它是要依据不同场景所具有的特性来“量体裁衣”地开展相关规划与落实举措的。就好比化工园区,其得在生产活动正常开展的同时兼顾减排方面的考量;交通枢纽则要对能耗情况以及运营效率进行协调处理。北京美信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所推出的“监控易”一体化运维监控平台,其零碳管理模块,有着“通用平台 + 场景定制”这样颇为灵活的架构,在上述较为典型的场景当中都给出了十分亮眼的成绩答卷,不但达成了“一套平台实现全面覆盖”的效果,而且还能充分满足“不同场景存在的差异化需求”这一情况。

图片7.png 

 

 场景一:产业型零碳园区(化工园区等)

——促使生产线和光伏达成“同频共振”的效果

 

化工园区在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方面属于‘大户’,其零碳转型面临着一个核心矛盾,那就是生产的进程是不能够停止的,然而排放却必须要降下来。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下,生产线往往是依照固定的班次来运行的,如此一来,在光伏发电处于高峰时段的时候,就会出现电力被浪费的情况,而到了用电高峰时期呢,又得依赖电网来供电,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所谓的‘高碳陷阱’。通过对监控加以利用,使其与‘能耗、碳排放以及生产计划’这几方面进行联动优化。

图片8.png 

 1. 动态负荷调度:光伏出力与生产节奏精准匹配

平台对车间设备像空压机、锅炉以及反应釜等的能耗数据予以实时监控,同时将其与光伏电站的发电预测情况相结合,以此来对生产排班做出相应调整。

在光伏出力达到高峰时段,就像10:00至14:00这个时间段,其发电功率超过了800kW的时候,系统会向调度中心推送相关建议。

在光伏出力猛然下降的情形下(比如午后出现阴天的情况),此时便可让储能系统进行放电以作补充,从而防止生产线由于停电而出现中断的状况。

 

 2. 产品碳足迹追溯:为“绿色标签”提供数据支撑

借助将生产执行系统(MES)和能源计量设备相互对接的方式,平台能够对‘单位产品碳排放’予以核算,生成契合国际标准的碳足迹报告,以此对产品出口所需的“碳标签”认证给予直接的支撑。

 

 3. 设备能效优化:从“被动减排”到“主动节能”

平台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识别高耗能环节:

倘若某一台锅炉的热效率一直都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0%的话,那么就会自动将其标记成“能效异常”的状态,与此同时,还会推送出关于“清洗换热器”的相关维护方面的建议。

图片9.png 

场景二:交通枢纽型零碳园区(机场、港口等)

——实现能源供应同客流高峰的“无缝衔接”

 

机场以及港口可被视作是‘交通动脉’,其能源消耗呈现出‘脉冲式波动’这样的特点。当航班或者船舶集中抵达港口之时,廊桥电源、地面空调以及行李传送带等设备的负荷会猛然增加。传统的供电模式往往是依靠柴油发电机或者电网来实现的,这种供电方式不仅碳排放的量比较高,而且成本方面也居高不下。通过将‘客流预测’、‘能源储备’以及‘多能互补’这几方面进行联动来开展监控工作,是能够达成‘高峰用电100%清洁能源覆盖’这一目标的。

图片10.png 

地面设备电驱化监控:传统耗油设备“零排放”改造

就机场地勤设备,像是行李车、牵引车之类的,又或者港口岸电系统而言,平台会对它们的“电替代”成效予以实时监测:

对电动行李车的充电量以及续航里程予以记录,并且将其和传统燃油车的碳排放情况做一番对比,比如有这样的数据呈现:一辆电动行李车一年能够减排CO₂ 8.5吨。

对岸电桩与船舶的对接状态予以监控,保证‘船舶在靠港之后的15分钟内能够接入岸电,以此来取代柴油发电机’这一要求得以实现。

 

共性支撑:一套平台,两类场景的“通用能力底座”

 

不管是产业园区也好,或者是交通枢纽,监控易都是凭借着三大核心能力来达成快速适配的情况。

 

1、全域数据融合:能够对Modbus、OPC UA、MQTT等100+协议予以支持,不管是化工园区里的DCS系统,还是社区中的智能电表,亦或是机场的航班数据,均可以实现“即插即用”的效果。

2. 国产化安全架构方面:其数据库(BigRiver)及中间件均为自主研发,实现了全栈式的自主化配置。在此架构下,能够对鲲鹏芯片予以支持,同时也适配麒麟操作系统,进而满足信创相关要求,且已顺利通过工信部的认证。

3. 灵活扩展接口方面:其能够和碳交易平台、园区ERP等诸多第三方系统实现对接,在此过程中,数据会呈现出双向流转的态势。

 

 结语:场景化,是零碳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零碳园区的建设,压根就不是所谓的“标准化复制”,而实实在在是“场景化创新”。监控易所采用的“通用平台+定制模块”这种模式,一方面解决了不同场景下存在的共性需求,像是碳计量、设备监控这些方面;另一方面也对差异化痛点做出了响应。

 

从‘光伏-生产线监控’一路延伸到 ‘航班 - 能源监控’等诸多方面,监控易逐步在证实这样一个情况:零碳转型并非一定要去‘牺牲效率’,也并非得‘降低体验’不可,反而是要凭借数字化的相关手段来寻觅到‘发展’以及‘减排’二者之间的那个平衡点。而这恰恰就是零碳未来实际呈现出来的真实面貌。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从“算碳”到“减碳”:监控易碳足迹系统如何为零碳园区算清“绿色账单”?

监控易期待与各企业展开广泛合作!

电话:400-650-6396

手机:15652658866

QQ:3592185434

邮箱:contact@jiankongyi.com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