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650-6396  1565265886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从“被动救火”到“主动预防”:监控易智能预测管理破解故障突袭难题

从“被动救火”到“主动预防”:监控易智能预测管理破解故障突袭难题

  作者:监控易        来源:美信时代 发布时间:2025-07-20

从“被动救火”到“主动预防”:监控易智能预测管理破解故障突袭难题

 

从“被动应对火灾状况”转变至“主动实施预防举措”:借助监控易智能预测管理的方式,去破解故障突然来袭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

图片5.png 

在凌晨三点这个时间点上,医院的信息系统毫无预兆地突然出现宕机情况,其门诊挂号以及住院结算等相关业务一下子就全面陷入了瘫痪状态;在暴雨倾盆的夜晚,银行的ATM网络也中断了运行,如此一来,数千名用户都没办法正常进行取款操作;而在工厂处于生产高峰期的时候,工厂服务器的硬盘竟然发生了故障,这直接致使生产线被迫停工了……像上述这些由于IT设备突发故障从而引发的业务中断现象,其根源大多是在于传统运维所存在的‘后知后觉’的弊端——也就是主要依赖人工去进行巡检,并且在故障发生之后才做出被动的响应,这种情况不但使得处理成本变得很高昂,而且极有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业务方面的损失。

 

监控易所推出的智能预测管理解决方案,把AI算法当作核心要素。其借助对设备运行相关数据展开细致分析的方式,达成了从以往那种‘事后才去救火’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去进行预防’的这一转变过程。如此一来,故障便能在真正发生之前就得到精准的预判,进而使得运维工作从原本‘被动去应对’的情况逐步迈向‘主动去掌控’的新局面。

 

 

 一、传统运维的“三大困境”:为何故障总是突如其来?

 

当下,IT架构正变得越发复杂起来,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传统的运维模式实际上早就没办法妥善应对设备故障突然来袭的状况了,其主要面临着三大方面的困境:

图片6.png 

1. 人工巡检的“盲区”  

在传统的运维工作里,工程师得定期去登录相关设备,查看其运行状态,同时还要记录各项指标。这一过程相当耗费时间与精力,就拿某省交通集团那400多个收费站的设备来说吧,仅仅单次巡检就得安排3个人耗费一整天的时间呢。而且这种方式根本没办法实时捕捉到设备性能方面哪怕是很细微的一些变化。就好比在服务器硬盘出现坏道的初期阶段,依靠人工去巡检的话是很难察觉到这种情况的,可一旦硬盘彻底损坏了,那就极有可能造成数据丢失的情况,并且还会使得相关业务出现中断的状况。

 

2. 故障预警的“滞后”  

设备从‘正常’状态转变到‘故障’状态,这一过程通常是逐步推进的。比如说,CPU的负载会从60%缓缓地往上升,直至攀升到90%;内存的使用率也会不停地上涨;网络丢包率还会间歇性地出现波动等情况。传统的运维方式呢,仅仅是在各项指标超出设定的阈值之后,才会触发告警信息,可这个时候,故障其实已经快要发生了,留给运维团队去处理故障的时间就变得特别短了。就像某家医院,曾经因为UPS电池老化了,但是却没有能够及时进行更换,结果就突然发生了断电的情况,这直接致使HIS系统宕机了长达4个小时,对将近一千名患者的就诊都产生了影响。

 

3. 维护计划的“盲目”  

对设备健康趋势缺乏准确把握的情况下,维护计划通常依据的是‘经验判断’,而非有‘数据支撑’。如此一来,一方面有可能出现过度维护的情况,进而造成资源方面的浪费;另一方面则有可能遗漏掉关键设备,由此引发故障。比如某制造业企业就由于没能预先判断出核心交换机存在性能瓶颈,结果在生产旺季的时候突然发生拥塞现象,使得生产线的数据传输中断了,直接造成的损失超过了一百万元。

 

图片7.png 

 二、监控易智能预测:用数据预判故障,让风险“看得见”

 

监控易智能预测管理凭借着能够采集海量数据、展开AI算法分析以及做到可视化呈现这样一整套的能力,来构建起针对设备故障的‘早期预警系统’,从而可以提前察觉到潜在风险,并且促使干预措施得以触发。

 

 1. AI算法驱动:从“数据海洋”中捕捉“故障信号”

监控往往可借助分布式采集器(TS)来实时搜集设备的CPU、内存、磁盘IO以及网络流量等多达200余种的指标。通过运用基于历史数据所训练出来的AI模型,像是趋势预测、异常检测算法这些,就能够十分精准地辨认出设备性能方面所呈现出的“异常模式”。

趋势预测方面:对CPU使用率以及内存占用这类指标所呈现出的变化规律加以剖析,进而对往后24小时乃至7天的走势做出预测。就好比说,倘若服务器的内存使用率按照每天5%这样的速度持续增长的话,那么系统便会提前发出预警信息,告知‘预计在48小时之后就会达到相应阈值’。

健康度评估方面:把设备型号、使用年限以及像机房温湿度这类环境参数综合起来考虑,进而生成一个在0到100分区间的健康度评分。有某银行的数据中心就借助了这一功能,结果发现那些已经运行了5年及以上时间的存储设备,其健康度大多都在60分以下,于是便提前拟定了更换这些设备的计划。

故障概率的计算方面:就硬盘、电源这类容易出现损坏的部件而言,依据振动频率、电压波动等具体的数据信息,来对未来30天当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概率加以计算。有某一家云计算厂商便是凭借这样的方式,成功地把硬盘故障率给降低了40%之多,进而使得大量的紧急更换成本得以削减。

图片8.png 

 2. 可视化预测报告:让趋势“一目了然”

那些较为复杂的预测数据,凭借着直观的可视化图表予以呈现出来,如此一来,便能使得运维团队可以较为迅速地对设备风险予以掌握。

异常预测情况概览:在大屏之上会展示出全网设备的所谓“高风险名单”,对其中每一项设备都明确标注出故障概率,例如“服务器A的硬盘故障概率达到了85%”,还有“交换机B的端口拥塞概率为72%”等情况,并且依据其紧急程度来进行相应的排序操作。

健康度趋势曲线方面:单设备的健康度变化曲线能够清晰地将“衰退轨迹”展现出来。就拿某路由器来说,其健康度从正常状态下的90分一下子降到了预警状态的65分,而这一过程仅仅用了15天时间。如此一来,便能助力工程师去精准定位性能出现下降情况的那些关键节点。

某电力调度中心借助预测报告,提前达10天之久便察觉到调度服务器的CPU性能出现了衰退情况。随后,其于非高峰时段顺利完成了升级操作,进而成功规避了电网调度系统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3. 与监控体系深度联动:预警即行动,风险“可控制”

监控易智能预测并非单独存在着,其实际上是和全平台的监控能力紧密融合在了一起,由此便形成了一个‘预测、预警以及处置’的完整闭环。

实时告警联动情况:要是预测到“服务器内存会在2小时之内达到阈值”这样的情况,系统便会自动地触发告警动作。随后呢,会借助短信、微信以及邮件等多种途径,把相关告警信息推送给应当负责的人员。与此同时,还会和知识库里面的“内存优化方案”建立起关联。

- 和工单系统实现对接:高风险预警能够自动生成维护工单,清晰明确处理步骤以及确定优先级,防止出现遗漏情况。某省的农业银行借助这一功能,成功把预警工单的响应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大幅缩减到了30分钟。

 

图片9.png 

 三、看得见的价值:从“止损”到“增值”的运维升级

 

监控易智能预测管理带给企业的,可不单单是故障数量的减少,还实实在在地让运维价值实现了全方位的升级。

 

1. 设备故障率降低30%+  

若能提前对高风险设备采取干预举措,那么突发故障便能够得以显著削减。就某能源企业而言,在完成相关部署之后,其服务器硬盘故障的发生频次从原来每月多达5起,已然下降到了每月仅1至2起;与此同时,网络设备出现宕机的次数也大幅减少了60%之多。如此一来,该企业每年在故障处理成本方面,更是能够节省超过50万元的开支。

 

2. 核心业务连续性提升至99.9%  

关键业务系统,像医院的HIS以及银行核心系统这类的,其突发中断的情况有了大幅度的减少。某省级医院,借助智能预测的手段,提前对已经老化的UPS以及网络交换机进行了更换操作,如此一来,便成功将全年业务中断的时间把控在1小时以内,这个时长可是远远低于行业平均的8小时时长的。

 

3. 维护资源利用率优化40%  

以数据作为依据来开展精准维护工作,以此取代以往那种凭借经验进行的维护方式,这样能够防止出现过度投入的情况。有一家制造业企业,其借助预测报告,对服务器升级周期予以合理规划安排,成功把年度维护预算削减了百分之二十五,并且还让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延长时间达到了一至两年。

图片10.png 

4. 运维团队效率提升50%  

工程师得以从那种总是‘被动救火’的状态里解放出来,进而将精力聚焦在预防维护以及业务优化方面。某信托公司的运维团队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24小时待命处理故障’的情况,而是改为‘按计划开展预防性维护’,如此一来,其工作负荷得以降低,相关人员的满意度也有了颇为显著的提升。

 

 

 结语:让运维从“应对风险”到“创造价值”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之下,IT设备能够保持稳定运行,这可是业务得以连续开展的重要基石。监控易所推出的智能预测管理方面的解决方案,借助AI算法的强大力量,使得设备故障所发出的那些原本如同‘隐形信号’般难以察觉的迹象得以清晰显现出来,进而达成了从过去那种只能‘被动应对’的状态转变为如今能够‘主动预防’的实质性飞跃。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跨地域多机房统一管控:监控易分布式架构如何消除“数据孤岛”

监控易期待与各企业展开广泛合作!

电话:400-650-6396

手机:15652658866

QQ:3592185434

邮箱:contact@jiankongyi.com

在线客服系统